身體經驗創傷療法治療師黃翎展說,以前常常優先照顧他人,忙到忘記關照自己,致使在關係裡一直重複如此模式,最終身心俱疲而成疾。尋求專業幫助後,他的治療師曾問他:「在這些經驗裡,你在哪裡?」他這才意識到未曾好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。之後,他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,開始與身體連結、優先照顧自己的需求等等,但在改變過程中,也曾經歷過恐懼和不安全感,擔心關照自己,會不會讓別人覺得他自私?擔心自己的改變,會不會讓他失去在意的人?
療癒是本自具有的內在力量
「身體經驗創傷療法」是黃翎展老師的療癒主訴求,目前是盛行於全球各地的創傷療癒技巧,它是一種「身體覺知」(Body-awareness)的途徑。身體經驗療法可以重建自我調適能力,讓曾經受創的人們再度感受到生命力、自在與完整。
黃翎展的「創傷療癒」概念是,每個人都有療癒自己的能力,這股力量在我們體內也存在我們的身體當中。例如:當我們身體受傷有了小小傷口,如果不去處理它,小傷口也會逐漸痊癒,這就是身體細胞療癒的修復運作機制,同樣地,每個人的內在也都擁有這樣的療癒機制,且療癒力並非是經由任何老師或大師帶領才出現,而是一股本自具有的內在力量。治療師就像是一個管道,療癒即是幫助個案連結起體內的療癒力量,而任何形式的治療方式都只是工具。黃翎展說,他個人並不會刻意引導個案說出創傷經驗,而是經由帶領個案關注身體變化,開啟往下探索療癒路徑的過程。
創傷不在事件而在身體中
覺察身體的經驗,連結內在療癒力量非常重要,黃翎展最常運用的一個療癒法,稱為「資源」。資源能夠支持個人連結到自己,讓我們比較容易回到現在。在療癒工作進行時,他會請個案先注意身體訊息,例如呼吸是緊促短淺?肌肉是收縮或緊繃?心跳加速?能量流動情況?身體有冷熱溫度?接著邀請個案把注意力放在身體感覺較好的地方,讓原本緊繃的身體或急促的呼吸,能夠逐漸鬆動。讓身體從過去的保護中脫離出來,而呼吸節奏會變得更加深長。這時有可能觸及當初讓個案造成呼吸急促的因素,如果情緒浮現出來,個案得以看見情緒來源並適時表達出來,治療師再針對他的情緒表述,做出不一樣的引導。如此,個案就有機會改變過去慣性的保護機制,脫離創傷影響,更有能力回到當下面對自己的狀態,重新與自己連結、更新自己的生命經驗。
因此,創傷真正影響的,其實是人的身體系統,當身體恢復更多自我調節能力,有時候甚至不需要特別做些什麼,療癒就產生了,這也會讓身體告訴你的大腦: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,你可以做出更不一樣的選擇和改變了。
療癒關鍵在身體調節能力
創傷在人類歷史中是一直存在至今的現象,從遠古時代就生存危機四伏,現代人的創傷則多半來自社會變動,例如現在面臨的新冠肺炎病毒、以及關係議題上所帶來的衝擊。關係上的創傷,和身體連結也非常相關。舉例來說,胎兒到出生滿周歲之前,所有的經驗都和身體連結有關,新生兒的生理及照顧需求都是先發展身體感官,直至一歲半之後才會開始發展記憶和認知功能。因此,愈早期的關係創傷,例如幼兒成長被忽略、侵犯或傷害,都會被記憶在身體裡,很難靠認知記憶療癒,因此,最終還是需要回到身體層面進行療癒工作。
雖然創傷療癒的議題因人而異,但主要還是取決於你在情緒、身體、認知及靈性各層面經驗創傷時,身體有多少程度能容納和連結。假設一歲孩子的被忽略,影響的是身體系統,但二十歲的成年人在情感被忽略,就會突顯在情緒上,他可能生悶氣、胃緊縮,雖然胃緊縮的症狀會消失,但生悶氣的情緒卻會持續存在。所以,協助個案探索他在童年時期保護機制模式的影響程度,再探索身體是否有能力面對這些經驗。如前所述,提醒個案身體緊縮時,你的情緒和感受是?不管任何議題,一旦身體具備自我調節能力時,人們都可以適當透過情緒紓解或表達,得以梳理安頓自己的生命經驗。……觀看全文請訂閱雜誌
(全文摘自《河流.身心靈療癒誌》第十一期九月刊-河流特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