响仁和鼓藝工房的王錫坤老師,帶我們一起碰觸撫摸,並聆聽關於鼓的故事,也是人的故事。

走進响仁和鼓藝工坊,視線馬上被當中一面優雅溫厚的沉穩大鼓吸引。王錫坤領我們到這面鼓前,厚實的大手輕撫鼓面:「這是我父親做的,以前廟宇在用的大鼓。那面大鼓八十九歲了,就算不敲擊,站在它前面,也能感覺到空氣裡細微的溫震盪。「總覺得那是父親在跟我說話,站在這面鼓前,仿彿就能聆聽父親的聲音。」

 

父親的鼓 宛如永恆的看顧

那面鼓上寫著响仁和過去的電話住址,以及製鼓人王阿塗的名號。「保用十年」寫在鼓面正上方,讓人想起周時的青銅器上總會銘記的那句叮:「子子孫孫永為寶用。」父傳子,子傳孫,一件器物在家族裡世代使用,也許就是傳承。

在鼓藝工坊中不只那大廟鼓出自於王錫坤父親王阿塗之手,在廟鼓旁邊還有一面小鼓,王錫坤將鼓面翻過來,露出兩個被曱甴咬出來的小洞。

 

「這面鼓是中壢一戶人家的,老人家是道士,後來過世了,子孫翻出這面鼓,拿來我這裡翻。」王錫坤收到鼓時,越看越覺得這製相當熟悉,果然一翻過來,就看見了父親的落款。這面父親多年前做的鼓,隨著光陰苒,再度回到繼承家業的王錫坤手中。為了留下父親的這面鼓,王錫坤換了八面鼓出去。這留有父親手藝的鼓,如今掛在大廟鼓旁,宛如父親對兒子永恆的看顧。而那鼓聲,便是父親悉心的叮嚀。

 

傳藝也傳心 開啟工藝各種可能

「製鼓人是否不能欺神?」王坤笑著回若是有信仰,是這說沒錯。」話鋒一轉,王錫坤說他製鼓快五十年了,這是他的職責天註定。」這聲嘆息中,有種神話般的命運感。將近五十年了,老製鼓人做起鼓來仍是戰戰兢兢、臨淵履冰,沒有絲毫鬆懈。適逢弟子來請老師看修繕好的一尊鼓,王錫坤站上去,拿起鼓棒,咚咚咚鼓聲有黃金般的質地,明亮璀璨,逗盪在空間裡,久久不去。一生只做一件事,並將它做到最好,那就是信仰了。歷來那些用鼓的巫師,還有那些擊鼓的人們,他們手中的那面鼓,是恆久的時光,也是一個人窮盡的一生。鼓音不僅通天,也通人,當我們擊鼓時,過去的一切都將在鼓音中緩緩甦醒。這就是文化之根了吧。……觀看全文請訂閱雜誌

(全文摘自《河流.身心靈療癒誌》第二十期十一~十二月刊-河流特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