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筋絡就是能量的道路,筋絡通了,任督二脈就有力量;任督二脈有了力量,中脈甫能通達,中脈通達才能進行拙火的修習與合一境界的追求。世間法門八萬四千種,而我特別鍾情印度瑜伽與東方的《達摩易筋經》。兩者的日常鍛鍊皆是由外而內,藉著從肢體、筋絡的延展與節制帶動體內炁的流轉,得以重新連接中脈斷裂之處。當中脈能從海底輪自然通達到頂輪後,我們得以從外在肢體筋絡的延展與節制,進而探求內在靈性的開悟。


 

人們常說「內練一口氣,外練筋骨皮」,如果說丹道是向自己內在尋求合一,那麼以中醫十二筋絡對應體內五臟六腑為基本架構的《達摩易筋經》,則是一項從外入內,以鍛鍊肉身來尋求正果的法門。如今《易筋經》依學者研究大致可分為三種流派,一是由從漢墓的馬王堆中出土的《導引圖》裡,確定並設立而出;二是由達摩祖師於魏晉南北時期,自南天竺來到中國後,以本身學養吸收當地文化並融會藏密的大圓滿法,所著作的《達摩易筋經》;三是明朝天啟年間,由天台紫凝道人所著的《易筋經義》,三者修煉方式皆不相同,但最終目標都希望能求得正果。雖然佛法應病與藥,隨著各地不同的緣,弘法利生的樣貌就會應機施教、轉換型態,但絕不會違背三法印與四聖諦。

 

由外而內引動氣機,由內而外排除傷痛

人的任督二脈在娘胎中其實是相連的,只是在呱呱落地後會有兩處斷開,第一是出生後的嚎哭引起口與肺的連動,這力量便會讓喉輪處的中脈斷開;第二則因任脈為陰,督脈為陽,嬰孩與母體分離會導致體內陰陽失衡,所以在海底輪位置的中脈也會斷開來。而達摩易筋經修行上非常著重於呼吸與中脈的貫通,所以無論打坐時為了連接脈絡而舌頂上顎,或是《達摩易筋經》修煉次第之首,也是從「手太陰肺經」開始。

 

廖老師所修煉的易筋經是根據達摩祖師的《易筋洗髓經》,而不是《馬王堆引導術》或紫凝道人所著的那一派。是以金剛拳修煉方式為主,以導引、吐納、按摩等養生功法為主的易筋經義。南懷瑾與蕭天石老先生判斷,由達摩祖師所傳的《達摩易筋經》,以十二筋絡為主軸,能直接針對體內傷病部位進行改善。

 

「我自己以前不斷地為過敏性鼻炎所苦,也陸陸續續嘗試練了許多不同的功法,但過敏現象只改善了一點點,唯在開始修煉達摩易筋經兩個月後,開始有很黃很濃的鼻涕排出,在修煉過程中,我的體質也隨著這些排出物而日益改善,直到如今過敏性鼻炎完全痊癒了。修煉時身上也經常突然會冒出一些瘀青、結血等等狀況,這代表身體深層的病痛不斷浮現並釋放。」他說。

 

修煉性能量需先修心,以正念禮敬超越情欲

達摩易筋經中,啟動拙火的方法是靠打坐和觀想來打通十二筋脈,再藉由筋絡伸展帶動體內氣的流轉。平常的鍛鍊著重將身體的氣修煉飽滿,讓中脈斷掉的地方連接起來,當中脈能從海底輪自然通達到頂輪後,才能開始做後續生拙火的動作。而海底輪的修煉,當然就含括了易筋經中對於「性能量」的鍛鍊。

 

無論是印度的亢達里尼或是東方的拙火,皆是代指蟄伏在海底輪或丹田的生命能,而藉著鍛鍊性能量開啟拙火的法門,較著名的就是藏密中的譚崔。但在東方達摩易筋經中,說明了如果丹田與陰部的能量不足,就無法啟動拙火打通中脈,於是在其下部功法中就記載了對於陰部鍛鍊的方法,例如鐵襠功、帝王神功等等,只是因為此類功法傳承較為隱晦,所以大多是只能言傳而無法記載的。

 

有一個關於《達摩易筋經》性能量修行法門的傳說。達摩祖師看到少林寺中的俗家師傅明明打坐精實卻愈打坐愈虛冷,經過觀察後發現他們沒有外部的幫忙,海底輪力量不足,無法生拙火開中脈,為了幫助人們,祖師於是發展出易筋經的下部功法。原理便是藉著經絡的鍛鍊,由外而內帶動炁的流轉,在修煉陰部時一切都要緩慢的進行,藉由靜心冥想為啟動拙火做好準備。


《達摩易筋洗髓經》〈李衛公序〉中寫到:「洗髓經者,謂人之生,感於愛欲,一落有形,悉皆滓穢。」書中清楚註明,人們在修煉性能量的時候,必須以心性為重,修行的目的是求得開悟,絕不是縱慾。廖教授對於海底輪鍛鍊的建議亦如是,修煉前必須在佛法禪宗的學習上有一定程度的領悟,因為修行過程中要把情慾與性慾屏除,只留下禮敬與正念,著重在身體內部的十二筋絡與氣脈上,觀想中脈的通達,方能喚醒生命拙火,達到天人合一之境。


|摘自雜誌|河流雜誌 - No.5 Mar 第5期(特輯:喚醒蟄伏的靈蛇 ~ 亢達里尼 - 從海底輪到頂輪的萬水千山


|受訪人|廖俊裕

畢業於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、 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,現為南華大學生死系副教授兼系主任、嘉義縣易筋經養生功法推廣協會理事長,多年來致力協助人們在生老病死場域,培養智慧與慈悲兼具的能力應對苦痛。目前仍在心理治療、中國哲學、自然醫學、生死教育的領域上不斷研究。擔任教授輔導學生問題期間,發現密宗「身心一如」、「心氣不二」的精神對療癒頗有助益,繼而發現與密宗修行相關的《易筋經》,具有保健筋骨、養護心性的功效,於是熱情推廣結合了西藏密宗精髓的《達摩易筋經》。